理论经济学考研(理论经济学考研科目)




理论经济学考研,理论经济学考研科目

一、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含义及成因

(一)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含义

最早研究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相关概念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分析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银行危机后从信用传导角度剖析银行脆弱性的内在机理,并且提出了“银行体系内生脆弱性假说”。自此之后诸多学者开始以各种角度对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如今的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体系。

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指的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存贷期限不匹配,是商业银行高负债经营的基本运营模式决定的;广义的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是指在商业银行体系中趋于高风险的状态,是在金融市场中一切风险积聚而作用于商业银行体系导致其易于崩溃的特征。

综合过往诸多学者的研究,定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为当遭受到外部冲击时,由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问题和清偿问题,并通过银行体系内部的金融链条将这些风险传导至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进而容易导致银行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的一种性质。

之所以银行体系具有脆弱性这一性质,究其根本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的固有弊端,即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存款,而资金的运用绝大多数用于贷款,存贷款的期限不同导致存贷期限不匹配,从而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那么一旦出现外部冲击则很有可能会出现“挤兑”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融资机构具有高杠杆的特点,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一般较少,而大量吸收公众的存款形成了巨额的负债,特别是当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扩大利润会进一步加大杠杆率从而加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进而削弱银行体系稳定性。

银行体系稳定性是和银行体系脆弱性相反的两个概念,银行体系稳定性是指银行体系中资产和负债占比都较大的银行都具有很好的清偿能力并且这种清偿能力预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稳定性和银行体系脆弱性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银行体系脆弱性是由于其基本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故银行体系脆弱性是绝对的,而银行体系稳定性是由内外部监管和控制所达成暂时平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控制就很有可能造成不良的经济后果,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过高不仅会导致银行体系陷入危机而且会通过金融链条将危机状态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中,特别是我国的间接金融市场的发展远好于直接金融市场,银行体系的危机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经济后果。

二、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成因

(1)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结构

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就在于商业银行借短贷长的固有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作为间接金融机构,首先通过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形成自身的负债,之后将筹集来的资金贷发给需要资金的经济部门从而形成自身的资产,最后通过资金运作带来的收益与资金筹集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来获取利润。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商业银行创造利润最主要的手段,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其与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监督成本等因素,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很难做到全面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即使做到了全面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企业也有可能因为突发事件而无法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如此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就有可能增加进而加剧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故存款业务的状况也对银行体系脆弱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存款业务是掌握在存款人手中的,存不存、存多少、何时取都是不确定的。

而且一般情况下,存款的平均期限要远远小于贷款的平均期限。当银行面临突发的大额存款提取或者由于突发事件冲击使得存款人对商业银行的信心受挫从而出现“挤兑”时,商业银行就很有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所以存款业务的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加剧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

(2)银行风险的传染性

银行体系中存在多米诺效应,金融中的多米诺效应是指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中个别主体的危机,尤其是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主体的危机,会极大地影响与其关联的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并且有可能引起对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的恐慌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违约并逐渐演变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危机。

银行系统通过同业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当某一家银行出现违约甚至破产,会增加与这家银行有同业往来的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从而导致这些银行经营不善甚至破产,而受到牵连的银行又会通过同业市场将这种风险扩大开来,最后蔓延至整个银行体系。银行体系风险的传染性有诸多特点:

1.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更加重视流动性,同业业务频繁,所以其风险的传染更加迅速。

2.银行体系的风险传染具有蝴蝶效应,一件微小的事件可能会通过某种传导途径引发长期并且重大的影响。

3.银行体系风险传染范围广,一方面由于复杂而又紧密的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风险迅速传染至整个银行系统,另一方面银行系统的风险又能通过银行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紧密关系传染至整个金融系统。

(3)资产价格波动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不止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结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的传染,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也会加剧银行体系脆弱性。此处的资产价格波动主要指的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和房地产价格波动。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主要是通过居民和企业两个主体对银行体系脆弱性施加影响的。

首先,对居民而言,股票价格的上涨会激发其投资的信心,使其倾向于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进行投资,这使得股票市场需求增加,股票价格因此进一步上涨,而股票市场的繁荣会使得居民投资者资产价值上升,从而促进消费者扩大消费和进一步投资,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代理等业务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对于资产价值很高的这些居民,银行更加倾向于给其更多的贷款。

但是当股市不景气的时候,银行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表示怀疑时,就会加大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这样使得一些极度依赖银行信贷提供现金流的企业很难流畅的经营下去,它们无法维持自身的资金运转过程所以就更加难以偿还之前经营所向银行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只得通过诉讼或没收企业的部分资产来弥补损失,这使得企业的估值进一步下降,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进一步下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进而加剧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

(4)宏观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有比较强的关联性,当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时,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就会展现出来。在经济萧条时期最重要的变量是通货紧缩和债务,经济体中的各个主体能否按时足额偿还商业银行贷款是判定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的重要判定标准。

一般而言,当经济在上行阶段时,商业银行体系内的贷款规模会持续增加,经济体中的各个主体贷款的偿还状况还是良好的。但是当经济体中负债处于“过度负债”的状态的时候,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致商业银行的风险爆发,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加剧。总的来说,宏观经济上行阶段会减弱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而宏观经济下行阶段会加剧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加剧也会使得本就不景气的宏观经济“雪上加霜”。

在近年来对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研究中逐渐淡化宏观经济周期的因素,因为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内生性属性,即使在宏观经济周期向好的时期,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也会显现出来。

(5)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选择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行之有效的金融创新能够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其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但是金融创新带给商业银行不只是收益,与之对应的也带来了风险。

金融创新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收益创造出涉及债券、股票、基金和期货等市场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风险相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产品的风险是较高的,如果风险没有爆发那么商业银行及其客户会得到较高的报酬,但是一旦遭受冲击,积聚的风险在金融体系中连锁反应,并且在风险的传递过程中逐级加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远胜于一般风险。另外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会同商业银行原有的传统业务风险联结在一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更加难以防范。

理论经济学考研(理论经济学考研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理论经济学考研(理论经济学考研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