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官网)




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官网

关于河南省濮阳市的行政区划,有两个特别奇怪的地方,第一个奇怪的地方是濮阳市的地图形状就像一个正在练功的人,伸出了一条“功夫腿”,这条腿径直地踹向了山东的腹地,而且这条腿特别形象,因为有腿有脚丫子,形状看起来跟腿一样逼真。这条腿就是濮阳四的范县和台前县。也有人把这条“腿”理解成一把“刀”,因为总感觉范县和台前就像一把刀横在鲁西大地。另一个奇怪的地方是范县曾经的老县城竟然是一块飞地,飞到了山东省境内了,这让很多网友都很好奇。因为范县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范县一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范县的老县城在樱桃园镇,樱桃园镇被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团团包围,往南有一条路可与范县的主要辖区连通,相当于说范县老县城是块飞到省界之外的飞地,这在全国来说是独一份的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件奇怪的区划现象呢?这都跟黄河有关。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范县基本上都是归山东管辖的,台前县是后来才成立新县,原为山东省寿张县一部分。1963年金堤河流域暴雨频发,造成河水泛滥。由于当时金堤河跨越河南、山东两省,给洪水的治理带来不便。

为了更加有效地统一治理洪灾,避免金堤河上下游之间出现纠纷。1964年为了黄河泄洪的需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将金堤河以南属于山东的台前和范县划入河南省,作为黄河泄洪区让河南省统一管理,把原属山东省的范县划归河南省,山东省寿张县撤销,其在金堤以南的地区划归范县;将金堤以北、原属范县的樱桃园、观城、古城、古云、王庄集等5个乡镇划归山东莘县;金堤河以北范县的县城及原属樱桃园的金村、张村划归河南省,这一去就是近60多年的时间。

因为范县县域较为狭长,管理不便,1978年又在范县东部设了台前县。也就是将范县东部析出设置了台前县。有点尴尬的是当时范县老县城因为位于金堤河以北,留在了山东省莘县境内,后来范县才在金堤河以南建了新城区,即范县的新县城。现在的范县老县城(樱桃园镇),依然是范县县城的主城区之一,虽然是一块跨省飞地。而范县的新老县城,相隔不过几里路。

因此,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聊一聊河南省范县和台前县形成这样奇特的行政区划的原因和范县老县城成为飞地的原由,随带分析一下河南省将范县和台前县“还给”山东省,而山东省将东明县“还给”河南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范县和台前县“伸入”山东省腹地的原因

为解决金堤河水出路问题,国务院于1964年2月29日决定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建制,将该县金堤以北四个区划归阳谷县,金堤以南五个区,含台前县并入范县,同时将范县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所辖。

(一)原寿张、范县地理与历史

原寿张、范县东西相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范县与河南省东北部的濮阳县接壤。两县跨金堤,南临黄河,处于黄河“豆腐腰段”。金堤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寿张县段是尾部,也是金堤河水退入黄河的口门。寿、范两县同为黄河滞洪区。现在的台前县和范县南北两边都仍为山东省各县。

从地图上看,台前、范县好像插进山东省境内的一条腿。寿张县、范县均历史悠久,寿张县春秋时为良邑,战国时为刚寿,西汉时置寿良县,东汉初改为寿张县沿用撤销,历代为山东省所属。抗日战争爆发前曾辖黄河以南四个区,梁山县并在其辖区之内。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四个区划属冀鲁豫行署第二专员公署郓北县(现属梁山县)。新中国建立前,寿张县与范县同属冀鲁豫行署第九专员公署。1949年9月,行署撤销建立平原省,寿、范两县归属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聊城专员公署划归山东省。

范县汉代设置,1940年春范县黄河以南二个区划归冀鲁豫行署第二专员公署郓北县所属。1956年,濮县全部和观朝县南部并入范县,弃旧城在原观朝县和范县交界处的樱桃园建立新县城。

(二)区划调整解决金堤河水出路

金堤河是随着金堤的修建与修复而形成的。东汉明帝十三年(公元70年),王景治理黄河初建左堤和右堤,当时黄河道经内黄、清丰、南乐、大名诸县一线。清朝黄河南移,光绪元年(1875年)将右堤改为北金堤。由于历代尤其新中国建立后多次培宽加高,大量挖土逐渐形成顺金堤积水沟。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濮阳县沿金堤挖引水沟,深至膝,宽不过丈,名曰引河——这便是金堤河的前身。

后来由于上游濮阳、滑县等地区的涝水下泄量逐年加大,自然形成顺堤河流。至于何时何人命名为金堤河,尚未查清,可能是因金堤而得名吧。今日金堤河起源于滑县耿庄,干流长达158.6公里,其中濮阳市段131公里,流域面积5047平方公里。其中濮阳市面积为1750平方公里。金堤河流域涉及河南、山东两省,新乡、鹤壁、安阳、濮阳、聊城5市,新乡、汲县、浚县、封丘、延津、长垣、滑县、濮阳、范县、台前、莘县、阳谷等12多个县。

金堤河跨河南、山东两省,范县为边界线。汛期上游水大量下泄为害,下游范县、寿张两县不愿意无代价的接收上游客水,承受水灾。范县在边界筑坝拦阻,这样便形成跨省区的水事纠纷,而且成为老大难,建国前长期未能解决。

1963年8月上旬,金堤河流域连降暴雨。尤其是下游寿张县段出现了记载以来的特大暴雨,几天内累计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其中一天一夜降水达300毫米以上,平地已积水成灾。金堤河南小堤已经漫溢,无法防守。在全力以赴紧急修筑第二道防守堤时,上游客水形成洪峰,接连推毁范县三道拦水坝,全部泄入寿张县河段。寿张县金堤以南瞬间一片汪洋,台前村至孙口村一带水深达1.5米以上,墙屋倒塌无计其数,人民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解放军派出舟桥部队,动用大批橡皮船紧急抢救村民。与此同时黄河水位升高,与金堤河水持平,金堤河水一时难以流入黄河,寿张县金堤河以南形成湖区,待黄河水位降低后,寿张县黄河修防段领导及技术人员用数吨炸药,将临黄大堤张庄段爆破,使金堤河水下泄入黄河。事后在破口处建立了张庄排水闸门(即现在的张庄闸)。

这次灾后金堤河水事纠纷更加恶化。范县决心重修拦水坝,对原坝加高,以防后患。此举给上游地区增加后顾之忧。解决金堤河水的出路问题,势在必行。在国家及河南、山东两省的关注下,由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协调提出方案,最后国务院于1964年2月29日“特急国水〔1964〕86号文”决定,采取区划调整的办法解决两省之间水事矛盾。首先将河南省东明县划给山东省为前提,再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建制,将寿张县金堤以南五个区并入范县,范县金堤以北五个区划给莘县,同时将寿、范两个半县合并而成的范县,划给河南省、归安阳地区所辖。

遵照国务院指示于4月1日山东、河南两省在范县召开交接会议。山东、河南省分别由山东副省长陈雷和河南副省长王维群及两省业务部门的干部,会同聊城地委副书记王翰卿和安阳地委副书记焦祖函,并由黄委会副主任韩培诚参加。两省交换所涉及的区、乡干部随地不动。而寿张县的县直机关三千余名干部职工,除县长施财、县委副书记穆玉鹏,副县长孙敬清及四十余名行政干部调往范县外,其余干部职工分配聊城地区及所属各县。

(三)区划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

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畅行无阻地流入黄河,两省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从此上游地区人民解脱了长期涝灾之苦,涝田变良田,连年丰产、丰收,走向致富之路。采取区划办法解决跨省地区水事纠纷问题是正确的,无可非议。

但区划不够完善,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给治理金堤河留下后遗症。区划以金堤为界限,一刀切,金堤以北村庄归山东省,金堤以南村庄归河南省。范县和台前县明正言顺地成了“金堤河通道”。而金堤河流域内土地状况非常复杂,沿金堤北村庄的土地绝大部分在金堤河流域,与金堤南村庄的土地交插在一起,仅台前河段内有5.12万亩,占该段土地面积的74%,范县河段也如此,其比例数要超过台前段。

当时感到这样区划不完善,对今后治理金堤河带来困难,曾顺口说过四句话:“山东寿张县,金堤分两半,村清地不清,落个是非坑”。这四句话当时已向上级反映,有案可查。因为金堤河小堤培宽加高、防汛抢险,都要无代价的动用山东省地区的土地。动土则免不了破坏耕地,毁坏农作物,要高价赔偿损失,不赔偿则不能动土,这样造成金堤河小堤长期不能修复,给防汛带来许多困难。金堤北村庄的农民为索要赔偿,多次聚众闹事。

二是金堤沿线建立七座排灌涵闸,旱时引河水灌溉金堤北大面积农田,汛期向金堤北泄水,尤其张秋镇闸门在金堤河下段,与小运河接连,是金堤河水重要排泄闸门。区划后河道工程分属两省管理,工程运用不能统一调度,致使汛期金堤河涝水不能及时排泄,旱时金堤河缺水,黄河水不能补充,金堤北大面积农田不能灌溉,双方互相制约。

三是将寿张县城、张秋大镇及范县古城镇(原县城)均划给山东省,而范县城留在山东省境内形成孤城。而山东省莘县樱桃园乡机关、工商、学校仍留在县城,形成一乡两省。这样一来范县失去经济文化中心及税源,影响财政收入,造成县财政困难。而且给县城建设与行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四是区划后范县地理状况更加复杂,东西长达100余公里,沿黄河线更长,交通不便而又无交通工具,当时县委只有一部苏式中型破吉普车,还经常坏。县领导下乡与赴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唯一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为解决上述问题,市政府、范县及台前县曾多次要求再次区划调整。将寿张、范县金堤以北九个区再划回河南省。市政府于1984年4月20日“濮政〔1984〕37号文”上报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于1987年12月3日上报国务院,因种种原因终未实现。

(四)排除一切困难加强金堤河治理

为解决范县与台前“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的地区性宗派矛盾及黄河、金堤河防汛难度,河南省委决定将范县与台前分开。于1974年1月建立台前工委和办事处,属县级机构。1978年12月改为台前县。

1998年秋一场特大暴雨再次袭击台前县。从7月29日到8月10日短短10多天内,台前降雨量达551.2毫米,其中8月4日10个小时内降水多达296.5毫米。与此同时金堤河上游水汹涌而至。金堤河水位超出警戒线,到处出现险情。全县全力以赴防汛抢险,奋战一个多月,投入劳力5万余人,动用土方100余万立方,编织袋11万条,麻袋6万条,塑料布2000公斤,抢险30多处,堵复口门43个,堵跨堤涵闸30多处,加固工段12处,长达8561米,夺取了金堤河防汛的胜利。

经过这场特大暴雨的袭击,濮阳市、台前县领导认识到,金堤河治理刻不容缓。借此之机积极向中央及省反映,引起中央及省有关领导的重视,经金堤河管理局,集中精力,深入实地勘察研究,制定出方案与山东、河南两省有关部门协商,取得双方同意,首先在范县彭楼建设引黄入鲁工程(为山东引水灌溉)为前提,山东积极配合治理金堤河。于1999年春金堤河治理开工,总投资2.307亿元。经过市、县水利部门的努力和沿河人民的大力支持于2001年5月工程项目全部竣工,并于当年10月份通过了专家初验。

金堤河经初步治理,一是加强了金堤河下游的防守能力;二是疏通了河道,上游客水可以顺畅下泄减少了涝灾损失;三是解决了金堤以北山东省莘县和冠县的引黄灌溉问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喜的,但由于金堤河治理方案是采取“高水高排”,汛期由于黄河顶托致使金堤河水位高出地面3-5米。台前、范县的排涝支沟涝水不能自流入金堤河。加之金堤河一期治理工程时,范县和台前县的20处支沟口多数未建排水闸站,致使台前、范县极易发生内涝,一旦遇到暴雨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003年就是极其惨重的教训,当年9月至10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华西秋雨”,一个多月降雨量达400-600毫米,造成台前、范县、濮阳三县100多万亩良田一片汪洋,各级政府尽管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损失,但毕竟造成93万亩绝产,影响小麦种植,当年仍有10多万亩白地。为此呼吁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尽快争取资金,建设20个排水闸站,扩建张庄电排站,以解决台前、范县的内涝之患。范县、台前人民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新搬迁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豫东东北,鲁西南交界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飞入山东省的河南省范县老县城

山东莘县有个樱桃园,樱桃园围着范县老县城周边。樱桃园隶属山东省,范县则归河南省管辖。范县周围皆是樱桃园的地盘,老县城“蜷缩”在樱桃园里,形成了“山东地里有个河南县,河南县外有个山东镇,山东镇里有个河南村,河南村里有山东户,山东户里住着河南人”这种独特现象。由此,“范县飞地”的称谓不胫而走。

那么,“范县飞地”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地方呢?河南省范县的老县城设在山东莘县。1964 年国务院的一纸决定,让范县县城从此被樱桃园镇“包围”。新中国成立初期,范县隶属平原省,当时平原省省会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1952 年,平原省被撤销,范县划归山东省,隶属于聊城地区,县城驻地为如今的莘县古城镇。四年后,濮县全部和观城县南部并入范县,并且范县的县城也由古城迁到现在的莘县樱桃园镇。

范县老县城成为飞地是因为暴雨。1963 年,金堤河流域连降暴雨,雨水从上游河南汹涌而来,山东范县、寿张两县,水深近两米,农田被淹。为此,山东、河南两省因水而纠纷不断。1964 年2月,国务院以“特急国水[1964]86号文”决定,采取区划调剂的方法处理两省之间的水事纠纷,将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省,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将寿张金堤以南五个区并入范县,范县金堤以北五个区划归莘县,寿、范两县的金堤河南部归并成范县,划归河南省。为便于防汛,将范县县城留在山东,县城附近的金村、张扶村划归范县。而范县城关(樱桃园)区仍归山东省。从此,范县县城在樱桃园镇的包围下成为一块独特的飞地。

比深圳中英街还要特殊,莘县眼科医院和范县县政府一墙之隔樱桃园汽车站与范县汽车站比肩而立。范县的老县城和樱桃园镇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商店门面、居民区虽然在同一条街上,却是两省辖区。东北角为樱桃园镇供销社大楼,西北角则为范县百货大楼,莘县眼科医院和范县县政府仅一墙之隔,樱桃园镇汽车站与范县汽车站比肩而立。街道上山东、河南的店铺民居肩并肩、户对户,比深圳的中英街还要特殊。两省通讯同城异网却同价,虽加拨区号却按市话收费。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就在这条街上,因为隶属身份不同,两省居民的办事方式、待人接物也有差异。“一座飞地,两种风情”,让樱桃园镇中的范县成了中原地区民风村的样板村。 樱桃园镇总面积95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11.8平方公里。而设在樱桃园镇政府驻地的河南省范县的老县城与该镇交相辉映,形成了“山东地里有个河南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镇,山东镇里有个河南村,河南村里有山东户,山东户里住着河南人”的独特现象,河南范县则流传着“奇特奇特真奇特,河南的县城设在山东界”的民谣。

1995 年,范县开始在金堤河以南四公里处建设县城新区,但是樱桃园镇政府依然繁华如初,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这几年,飞地独特的风景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有人建议建设樱桃园镇范县飞地景区,在范县县城四个路口树立省界碑,突出飞地特色在县城中心树立城区平面图,让前来观光的游人能直观地欣赏樱桃园镇和范县相互交会的 特殊景象,开辟突出地方特色的小吃一条街来吸引游客。

三、河南省范县曾经有过四个县城

河南范县历史上曾有四个县城,三次迁徙县治,至今在山东境内还有一块飞地。最早的范县县城位于今范县张庄镇旧城村及黄河河道中,是西汉时期所置。北齐天宝元年(550),范县被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范县,县治仍在旧城村。唐代,范县一度为州,很快又改为范县。宋元年间,范县县治仍不变。这是汉至宋元时期范县县城的基本情况,被称为“范县旧城”。

到了明朝,范县县城发生了第一次变迁。明洪武十三年(1380),黄河于杨静口决堤,范县县治(今张庄镇旧城村)被洪水破坏。范县向北迁徙,治于今山东莘县古城镇,被称为“范县古城”。清代郑板桥任县令的地方正是今天的山东莘县古城镇(范县古城)。这是范县第一次迁徙县治,直到建国初期,范县县城均位于此处。

1956年,观朝县和濮县撤销,濮县全部并入范县,观朝县南部的7个乡划归范县,将范县甘草堌堆乡划归寿张县。同时,范县也从今山东莘县古城搬出,迁至今莘县樱桃园镇,至今被称为“范县老城”。这是范县第二次迁徙县治。

1963年8月,金堤河洪水泛滥。为了治理洪灾,1964年,寿张县被撤销,金堤河以北划归莘县,以南五个区划归范县。同时,金堤河以北的樱桃园、古云、古城、观城、王庄集五个区归莘县,金堤河以北的范县县城及附近的金村、张扶村归范县,至今未变。1997年,范县从老城迁至今范县新区,被称为“范县新城”。这是范县第三次迁徙县治,而位于山东莘县境内的老城仍保留下来。

总之,范县县治经历过三次迁徙,曾有四座县城,分别是范县旧城(西汉置)、古城(明初置)、老城(1956年)和新城(1994年始建,1997年迁入)。

四、关于将河南省范县和台前县还给山东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在来看山东失去台前县和范县对整个鲁西的发展来说影响很大,横插在鲁西大地的台前县和范县不仅阻拦了山东省菏泽市和聊城市在地理上的联系,也隔离了两市的经济交往和山东省在整个鲁西的规划布局。那为了整个鲁西的发展,山东省能否和河南省沟通,将原属于山东省的台前和范县再归还给山东呢?毕竟当年划入河南省的背景是为了黄河泄洪,而现在黄河的治理已经很成功,肯定不会再要进行泄洪操作了,按道理河南省归还台前和范县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网上一直有一个说法,认为范县和台前县应该回归山东省,但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聊城不想要,濮阳也不想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山东省可以和河南省互换,范县和台前会到聊城,山东省划出一个县给河南省。有人认为这么一来,山东省西部就将打通原先的壁垒,对整合、发展鲁西地区大有益处。因为在山东省地图上如果加上濮阳市,完全就是无缝衔接呀,如果沿着德州、聊城的边缘画一道弧线,这个弧线正好与濮阳市的边界完美重合,天底下竟然真的有这么巧合的事情,真的是绝了。其实在以前范县和台前就一直属山东管辖,只是后来由于治理黄河的需要才将范县台前划入河南,而东明也从河南划入山东,因此两地的调整只是各回各省,不会影响后续融合。

另外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台前县和范县远离河南发展中心,就算从最近的河南省濮阳市来看,台前县和范县也算是濮阳市的边远地区。这样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台前县和范县在河南很难有大的发展,那还不如将这两个县还给山东省,待山东省鲁西发展起来了,河南省不也一起受益吗?而对于范县和台前县要说回归山东省后,自己就有了区位优势,不再是省际角落,必能迎来大发展。同时,在交换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把东明县归还给河南省,这样对东明县来说,自己将成了河南省对接山东省的桥头堡,重视度肯定也会比现在强,东明县的发展自然要比现在更好一些。

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山东省考试招生院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